宝马娱乐网站bmw0002
3月8日,海南省东方市一名农户因使用违禁农药,其四亩多蔬菜地里种植的豇豆植株被当地农管局铲除,农户经济损失“巨大”。从网上公开的视频图像来看,显然豇豆已经快到成熟、农民快见收获的时候了。当地农管局进行了现场检查,确实发现豇豆秧植株中含有禁用农药成分。针对这种情况,农管局表示,该名农户已经违反了相关法规,并将面临罚款的惩罚。
到目前为止,倍硫磷也仅仅获得了17个农药登记证书,其中的9个还是卫生杀虫剂。在倍硫磷仅有的5个可用于农业害虫防治的登记证书中,所登记的防治对象分别是大葱蓟马、小麦吸浆虫、十字花科蔬菜蚜虫、大豆食心虫和甘蓝蚜虫。
而大面积专业种植豇豆的菜农,差不多每天都会采摘,至少间隔1-2天也会采摘出售。因此,在豇豆上使用残留时间较长的倍硫磷,对食用安全的影响较大。而这也许正是倍硫磷至今也没有被登记允许在豇豆上使用,—旦发现菜农将倍硫磷违规使用在豇豆上也要立即铲除的真正原因。
但此次热议的焦点,除了豇豆和农药产品本身,各路网友却在“谴责”突然冒出来的农管,凭什么就直接铲除了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蔬菜。虽然农户使用违禁农药不值得同情,但监管部门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下子全部铲除,是否太过残忍,“一刀切”的做法是不是大动干戈。
全国多个地区都相继成立了农业行政执法队,因为和综合执法队的工作类似,农民朋友就将其称之为“农管”。此次豇豆铲除事件,一下子把“农管”推向了舆论浪尖,网友们对其也产生了抵抗情绪,认为农管是暴力执法,没有理由铲除豇豆,把矛头指向没有还手能力的农户。
不管大家的意见是左是右,在小编看来,执法无过错,关键在于方式方法;种植受保护,关键要教育指导科学用药。正如下面这位网友所言,一个事件的发生都要辩证去看。
科学用药说起来简单,要普及到位实在是不容易。全国农耕散户、小户多,特别是很多留守种田的,最怕的就是农药使用知识面窄,说白了,他们就是凭经验用药,凭农户间、零售店推荐用药。非常多的网友虽然不是行业人士,但他们也非常关心这些违禁农药的来源问题。
也令很多网友不解的是,大家都知道,豇豆有收获好几茬,这一茬农药残留超标了或者违规了,把这一茬销毁便可,为何要全部销毁?这是否属于执法过度?
同时,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农管的工作非常沉重,成立的初衷必然是保证达标农产品流入市场,守护大家“舌尖上的安全”,如果这样的豇豆不铲除,进入了市场,那食品安全必然得不到保障。
同时,对于很多网友所质疑的:为何监管农药会在市场流通?农户为何能买到?为何不查厂家、店家的责任?
小编在这里也想多补充一下,这个还真的怪不到厂家,责不到店家。农药的使用有自己的靶标,也就是有自己固定的对象,每一款农药产品上市都要在农业农村部登记审批,都会有详细规定在哪些作物上可以使用,用于哪类病虫草害。就算是目前市场上尚能看到的高毒农药,也有它的专属用途,只不过购买需要拿着身份证去指定零售店购买。说到底,关键还是在于使用环节。
虽然行业在农药科学使用方面,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下乡指导千次万次,但总是不能覆盖全面,加上大多数农户对于一次性的教育培训接受力不够,工作做了,效果如何还是一个大问题。
“农管”的全名叫做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2022年3月份,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在全国范围内组建成立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并且已经于2022年11月22日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9号公布,《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管理办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要说“农管”可谓是非常难的一个部门了,刚开始行动就被“骂”上了,主要还是大家都有倾向心理,特别是农民,铲除了他们的辛苦收成犹如绊倒了网友们的怜爱之情。
情绪会模糊双眼,会让问题辩证不清。关于“农管”,国家成立必有其初衷所在,就如上文所提到的,农药行业一直在做的下乡科学用药指导,覆盖面毕竟不够,也不能做到时时刻刻,“农管”的出现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但同时,我们也有疑惑,“农管”是否真的会成为田间常客,是否真的能一直“心狠手辣”下去,是否真的能一管打底,或许,对于农民短暂的伤害,说不定也能换回长期的舌尖上安全。如果“农管”的威严能在基层树立,那么我们也希望相信,农作物使用违禁农药、超量使用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将慢慢减少。或者,从这个角度看,也不全都是令人纠结的,或许也是好事。大家不都常说,万事开头难。眼下的这场争议或许就能引起全国农民的关注和重视。
有网友就说,“追责不假,只是说明他们没有尽到监管责任,让毒豇豆流向全国,对于菜农使用高毒农药这一块,相关部门没有宣传到位,菜农没有农药使用安全意识,可以说双方都有责任。”这位网友的意见也是中肯的,也希望“农管”的出现能让农药科学使用的更多知识和做法,能够得到更多普及。
在有些地区,对于豇豆的管理采取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的方式,也不失为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管理办法。一切有规可循、有法可依,种植者虽然有千百种理由来解释为何使用了违禁农药,但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还是要对生产销售的豇豆进行质量控制,保证不使用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物,灭蝇胺、吡唑醚菌酯、甲维盐等常规农药残留不超标,上市农产品质量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豇豆属于大宗蔬菜品种,在全国20多个省份均有种植。近十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检监测,豇豆农药残留合格率一直不高。因近年来尤其是南方地区长期连年种植,病虫害防治难度较大,在监管中发现违法使用毒死蜱、克百威等禁用农药,灭蝇胺、吡唑醚菌酯、甲维盐等常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问题,是蔬菜中问题较重的品种。
目前国家加大了禁用农药的管理力度,并出台了禁限用农药名录。在2022年12月份湖北荆州等省市发布的《豇豆生产安全用药和绿色防控明白纸》中已经写明禁止在豇豆中使用的农药。
禁止在豇豆中使用的农药主要包括: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氯磺隆、胺苯磺隆、甲磺隆、福美胂、福美甲胂、三氯杀螨醇、林丹、硫丹、溴甲烷、氟虫胺、杀扑磷、百草枯、2,4-滴丁酯、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水胺硫磷、氧乐果、灭多威、涕灭威、灭线磷、内吸磷、硫环磷、氯唑磷、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乐果、毒死蜱、磷、氟虫腈。
豇豆的质量安全关键还是在于种植源头,比如改变传统种植方式,调控降低豇豆种植密度,尽量避免重茬播种等。在科学用药方面,要针对靶标害虫,科学选用豇豆上登记的药剂,并注意轮换使用内吸性、速效性和持效性等不同作用方式和机制的药剂,每种药剂按农药标签规定控制使用次数,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
经查询,全国农技中心2022年11月份发布的《豇豆减药控残绿色防控技术指导意见》中提到,围绕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和使用频次,要采取“管”的方针,即加强农药经营环节监管、加强田间用药管理。应加强农药经营门店管理,全面推行豇豆产区农药实名购买、溯源追溯,严查销售和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严格落实田间农药使用品种、时间、用量档案记录,建立产地农药安全使用指导员制度,加强采收期用药巡查,督促生产者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