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曾旭瑜辞去银行稳定的工作,转身做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菜农民。“放弃高薪白领当菜农?岂不可惜!”面对大家的疑问,她只是淡淡地回答:为了种出自己也能吃的健康菜。
智能播种机匀速“行走”,实现自动播种;红外远程遥控,就可以给大棚里的蔬菜浇水、施肥……在同安区莲花镇后埔村的厦门市绿瓢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职业农民曾旭瑜描绘出一幅科技与农业完美融合的现代农业场景。
“回乡创业,让农业走上工业化道路,这是我的梦想。”现在的曾旭瑜,已经从一名普通上班族转变为新型职业农民,在自己的老家有了自己引以为傲的事业。
“只有标准化、机械化,才能在保证蔬菜品质的同时,降低蔬菜的种植成本,让更多的人吃上放心蔬菜。”曾旭瑜认为,标准化种植可以让农户即使没有相关种植知识,也能迅速上手,放心大胆种植。目前,厦门市绿瓢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在同安莲花镇流转了500亩土地作为种植基地,企业直接带动就业人数56人、农户300多户,助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
“一直以来,我们不断探索新农业发展道路,走出了‘龙头企业+新型职业农民+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管理,采用先进的实用新技术及配套设备。”曾旭瑜介绍,2022年开启“后埔基地”和“蔗内基地”的设施建设及投产工作,生产总面积500亩以上,陆续投产后产品更加丰富、产量更加稳定,一改之前“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目前公司销售也贯通线上线下模式,开拓了“超市/会员/门市/大客户”等多维度销售渠道,致力于为各方客户提供安全优质的健康食材。
作为“乡村振兴带头人”宝马娱乐网站bmw0002,曾旭瑜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她的带领下公司不仅实现业绩成长,而且带动基地附近农户实现增产增收,同时帮助莲花镇多个村民小组落实流转土地和合作经营,带领农户走上致富之路。
乡村是农民的家园,农民是乡村的主人。“千万工程”二十年来迭代升级,坚持统筹城乡的系统思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归、奔赴美丽乡村,带着资金,带着技术,带着热情,赋能乡村发展。
谈起“机械化”“科技化”“智能化”这类理工类名词,你无法想象这些理念都来自一位“金融生”,而且正在她的田园中逐步实现。2008年,曾旭瑜辞去在外资银行光鲜的工作,拿着积蓄和父亲给的启动资金,一口气承包下同安莲花镇云洋村和窑市村交界地带的120亩土地“种菜”。
从银行辞职后,曾旭瑜和父亲常常一整天都泡在基地,蹲在菜园研究如何用生物制剂来控制病虫害,农场用生物防控进行防虫、杀虫,“以菌治菌”“以中药治菌”,如今已拥有三大绿色生物防控专项技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及疾病。
不仅如此,这位“金融生”拿起了晦涩难懂的机械书籍,上网看视频,请教农技专家,甚至根据自己的需求制作出一台集打药、播种、浇水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农机,还改造了一台集旋耕、施肥为一体的遥控农机。仅仅是农机的喷头要用什么形状,曾旭瑜就实验了上百次,调试了整整两个月。正是靠这样的钻研精神,曾旭瑜一点点改进了基地的大棚降温系统、灌溉系统、蔬菜溯源系统等,蔬菜产量大大提升。
曾旭瑜说:“农业也要往工业化道路走。”如今的绿瓢虫,通过多年的研究试验,已完成所有水叶菜绿色标准化种植规范,日产4000斤水叶菜,每日蔬菜销售量可达2吨,年营业额达到870万元。
为进一步发挥绿瓢虫在科技农业发展和儿童自然教育方面的作用,2020年11月10日同安区妇女联合会正式授牌绿瓢虫“农业”妇女微家,曾旭瑜担任微家长。“农业·妇女微家”主要是通过农场项目体验,帮助家庭与小朋友认识农业生态,了解食物来源,体验乡间生活,学习乡土手工艺与文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珍视环境与资源的可贵,实践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在自然中滋养孩子的心灵,密切亲子关系。
多年来,曾旭瑜先后当选为政协第十四届厦门市同安区委员会委员、厦门市同安区妇联执委,并获评“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福建省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厦门市同安区农村实用人才”“厦门市基层‘最美农民’”等称号。